龍泉“煙雨甌江·古城新韻”傳統風貌樣板區以“麗水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+甌江濱水特色空間”為核心價值,依托兩面靠山橫跨甌江、文旅商服環繞四周的地理優勢,構建“一帶七片、雙環多節點”的總體格局,打造“山水滲透、城園一體”的開放空間體系。依托宋韻文化,利用歷史遺存古跡,構建特色化體驗游線和特色場景,展現宋代文化的歷史記憶,樣板區內現存1處省級文保單位,1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116處歷史建筑。樣板區將傳統民居商鋪、青石板路、云水渠等作為龍泉歷史古城風貌的主要載體和集中展示窗口,圍繞青瓷文化、古城記憶、民俗傳統等特色,以西街、留槎洲、甌江為基底,系統提升樣板區整體風貌。
青田華僑文化縣域風貌樣板區歷史人文底蘊深厚,華僑人數眾多,基于“世界華僑窗口,兩山示范窗口”的形象目標定位,構建“五軸五廊六區”總體布局。以華僑之鄉為建設基點,從生態、人居、產業、空間、文化五個方面出發,突出青田華僑文化縣域風貌區文化源頭、石雕產業、生態、文旅等特色要點,構建“文化彰顯、產業復興、生態宜居、景致優美”的浙西南山鄉特色風貌典范,構筑“僑鄉生態經濟”發展模式,以發展稻魚共生農業、千峽-石門生態旅游為主,注重自然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,打造山鄉特色風貌典范。
縉云“溪山云行畫卷”縣域風貌樣板區依托好溪兩岸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,鏈接仙都5A級景區、東方鎮與壺鎮,面積約10.2平方公里。樣板區對縉云縣仙都街道-東方鎮外部環境的進行整治提升,保存了黃帝文化、山水文化、美食文化的建設要求,以九曲畫廊、人間仙都為創建主題,依托黃帝文化底蘊和“山、水、田、村”等自然資源稟賦,建設生態與人文相融合的風景廊道,打造溪山新畫卷。樣板區內田園、村落、溪流、青山,生態基底良、環境品質較高,通過景村結合、產業聯合、區域聯動等手法,打造成為集地方文化、秀美鄉村、多產聯合為一體的縣域風貌樣板區。(來源:麗水市政府)
![]() |
![]() |